|
学区划分一时间似乎解决了教育不公的问题。通过学区的划分,学生都能就近就读名校或者重点学校。而事实上,学区划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教育不公,仍然是个问题。学区房政策的本质是把教育资源和商品住房挂钩。这种捆绑式流通在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家庭钱袋的深度。
社会现象
学区房火热,房产商争相热炒
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愿成为推动“学区房”热点的背后力量。家长们认为虽然房价比原先住的老城区房子贵很多,但是他们觉得能让孩子进入名校就读,多花点钱也值得。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房产商们的“炒作”行为,他们纷纷打出“学区房”招牌宣传自己的楼盘。
房产商们抢占教育资源的方式有多种:开发商有的在自己小区内建立学校,有的将楼盘就近建在名校附近,享受名校辐射的优势,有的就是由房产商出资兴建学校硬件设施,名校配师资和管理。相关人士分析称,这些方式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与名校沾上关系,吸引购房者来购买。
政策背后
教育不公平仍然存在
划分学区本来是政府调整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以期达到各区域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目的。然而,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分配变得不公平。
“择校”风盛行时,“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不公平”成为众矢之的。而学区划分一时间似乎解决了教育不公的问题。通过学区的划分,学生都能就近就读名校或者重点学校。而事实上,学区划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教育不公,仍然是个问题。
学区房政策的本质是把教育资源和商品住房挂钩。这种捆绑式流通在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家庭钱袋的深度。学区房的价格让穷人“望楼兴叹”,选择权利受限,而富人则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购买学区房并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选择机会的不平等导致享用的不平等,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从“择校”到“择房”,看似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扩大了,事实上,只是从一种不公平转移到另外一种而已。买不起学区房就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平。
趋势分析编辑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楼市调控政策,学区房的抗跌性最强,价值高,与其它房地产板块不同的是,学区房基本上都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准备优质学校学位而购买;同时,它受到二套房贷上涨影响远远小于其他的商业性购房,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导致越来越少的学位房价格不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房贷政策的冲击。从全行业来看,学区房非常紧俏,基本上属于卖家一放盘立刻就有人接下,其房价在其他商品房价普遍得到遏制时还在稳步上涨。从板块本身来看,30-70平米的二房式卖得最好,面积越小的学区房越受欢迎,但同时单价也越贵。
特别提示
购买学区房须辨别
在学区房日渐成为抢手货时,购买学区房应该谨慎,切莫盲目追求。购房者如果想买学区房,在购买之前应先到当地教育部门了解清楚,是否为所想的学区房。每个学区并非一成不变,几乎每年都会有调整,今年这个地方属于该学区,明年有可能就属于另外一个学区,家长购房时要看清楚,免得买了房子后才发觉“上当”。
另外,一些楼盘在打着某重点学校的学区房的口号时,对学校是否为其宣称的重点学校教育班底含糊其辞,购房者应该问清楚,并到相关部门查访清楚之后再做决定。购房者在购买学区房时,还应对住宅附近进行调查,看是否具备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环境。如果学区房周围环境嘈杂,或者存在安全隐患,那么这样的学区房就不要购买。
|
|